【美丽长江行】梵净山的“生态经”

信息来源:宝方科技 发布日期:2018年05月26日



  央广网贵阳5月16日消息(记者王珩 贵州台张勤月)5月14日,“美丽长江行——共舞长江经济带·生态篇”之“生态发展看贵州”网络主题活动在铜仁梵净山下正式启动。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,武陵山脉的主峰——梵净山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,也是地球北纬27度的唯一绿洲。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,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人们真正实现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。

  从梵净山脚下朝着景区一路前行,清澈见底的河水沿着道路潺潺流下,淅淅沥沥的流水声伴随着鸟儿的鸣叫声,组成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和谐乐章。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邱阳从1992年开始就在这里从事生态环境调研工作,说起脚下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,他的脸上满是自豪。“我们梵净山保护区总面积是六十五万亩,但是我们开放的区域只有四万多亩,不到十分之一,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。据我们现在调查的数据,我们可知的物种有六千多种,动物有三千多种,植物有三千多种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。”

  因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,梵净山拥有优良的水资源储备系统,这里每年会向外输送一亿立方米的水源。邱阳说:“保护区搞科考的时候专门做过水质调查,我们九大河流都取过水样,基本上它的源头都在一类(水质)。”

 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这句话在梵净山得到了最好的印证。在梵净山南面的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,梵净山上的水缓缓南下从这里注入村里的净河,供全村人饮用灌溉。优质的水资源引来优良的商机,去年三月,村里引进了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高端鱼养殖。

  在养殖基地的鱼塘里,中华鲟、西伯利亚鲟、美国鸭嘴鲟、三文鱼等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高端冷水鱼游来游去,从梵净山核心区流过来的净水一天24小时源源不断地注入鱼塘,再顺势流向下游的净化池净化排出。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章告诉记者,这类冷水鱼对水质纯度和温度要求极高,公司在全国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后最终选择落地于此,正是看中了当地绝佳的水资源。“因为这个水是从梵净山核心区出来的,水资源非常好,达到9.7%的含氧量,这个对中华鲟的养殖及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有一点点污染这个鱼都养不活的。这个育苗的水就是地下水,外面再下多大的雨,河水都浑了,但是这个水都不会浑的。”

  好水养好鱼,从去年5月总投资1620万元的养殖基地开始投产,到10月第一批鱼上市,广东、广西、越南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,产品供不应求,仅2017年就有34万斤高中低端鱼销往国内外。落地公司见成效,当地老百姓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。德旺乡副乡长蒋治国介绍,净河村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用220万扶贫资金入股公司,加上土地和基础设施入股,村里共占股13.58%,每年按7:2:1的比例进行分红。“这13.58%我们产生的效益就是176000元,70%分给建档立卡户,今年可以分1728元(每户);20%就是专业合作社,10%分给村集体拿来搞环境整治,建设美丽乡村。”

  在梵净山另一头的山脚下,一排排农家乐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恬静。依托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,山脚下的寨沙侗寨2009年开始启动“自在农家,美丽乡村”建设,2011年正式面向游客开放。如今,梵净山村寨沙组72户人家有62户开起了农家乐,除了4户兜底贫困户,其余全部实现脱贫。饮水思源,村民们也自发立起了“组规民约”,约束村民滥砍滥伐,污染环境的行为,自觉保护着家门口的“金山银山”。梵净山村村委会支委委员夏德发说:“‘组规民约’是这样规定的:第一不准乱破坏森林;第二不准倒垃圾在河里,不准捕鱼。效果很好,没有任何人去破坏这个规矩,都一直守护着这一座青山。他因为尝到甜头了,没有这个山,没有这个水,游客来看哪样?”

COPYRIGHT 宝方科技 豫ICP备11011561号 技术支持:王拓 | 空间提供:法人会